一、学校概况
同济大学创建于1907年,历经百余年发展,已成为特色鲜明、国际化程度高、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同济坚持“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在科技创新与学科建设方面始终走在前列。
学校以土木建筑为传统优势,不断拓展理工交叉、医文融合的新高地,建成包括“多功能振动实验中心”“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试验平台”“智能无人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在内的一批国家级科研平台,形成桥梁工程、抗震减灾、新能源汽车、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标志性科研成果。
同济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使命,致力于塑造具有全球视野、社会责任与实践能力的专业精英,至今已培养40余万优秀毕业生。
学校发挥科研与服务协同优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雄安新区、上海世博会等重点工程。同时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与欧洲及全球300余所高校和企业构建合作平台,开创中外联合办学与绿色校园引领者之先。
二、知识产权学科发展情况
同济大学知识产权学科自2003年设立以来,依托学校深厚的理工科基础与中德(欧)交流传统,逐步发展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知识产权教育与研究高地。2016年11月,在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下,上海市政府依托同济大学成立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国知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致力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知识产权学院。自成立以来,国知院汇聚Joseph Straus、田力普、郑成思等中外权威学者,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国际知识产权人才。学院承担WIPO联合硕士项目、“一带一路”知识产权硕士项目,2022年获批知识产权一级学科博士点,2023年成为全国知识产权专业学位教指委副主任单位和秘书处依托单位。20年来,国知院聚焦国家战略与学科前沿,主持国家级项目逾30项,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撰写高层次咨政报告60余篇。依托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基地等平台,学院在科研、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方面均取得突出成果。面向未来,学院将以国际合作、学科交叉和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与全球治理研究,助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国。
三、师资力量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聚集了多位国内知名知识产权专家学者和一批具有潜力的青年学者,共有教授(特聘研究员)13人,副教授11人,助理教授(助理研究员)8人,外籍研究员1人。年均校外课程师资40人(国际16人)左右。国知院教师在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等学会中兼任副理事长、副会长等,获得东方英才计划、曙光计划、白玉兰人才计划、浦江人才计划等支持。此外,国知院聘请WIPO原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博士(Francis Gurry)担任名誉院长,并聘任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创新与竞争研究所所长Dietmar Harhoff院士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法官担任兼职教授。
四、知识产权专业硕士特色和优势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SICIP)依托同济深厚的理工科底蕴、国际化传统及强大的政产学研合作网络,已初步构建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专业硕士教育体系。其办学特色与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复合交叉导向,紧贴时代产业需求
该项目坚持“通科技、精法律、懂市场、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科技—法律—商业”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设置“涉外知识产权”“新兴产业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争议解决”三大方向,深度对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教学设计中注重“绿色化、数智化、融合化”理念,突出前沿性与实务性并重的课程内容。
(二)国际化优势突出,打造全球化视野
SICIP实施多项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包括中国首个WIPO联合培养硕士项目、“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奖学金项目,并与德国马普所建立了中国唯一官方合作关系。学院每年邀请来自WIPO、欧洲专利局、慕尼黑大学、海德堡大学、德国联邦最高法院等机构的40余位专家授课,实行“国际师资1/3、校外师资1/3、校内师资1/3”的“三三三制”,在国际化教学资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三)产教深度融合,强化实践能力锻造
项目全面构建了“理论奠基—导师引领—实务锤炼—行业场景”进阶式能力培养体系,开设包括“专利检索与利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等实务课程,设置典型行业案例模块(如新药研发、人工智能、智能汽车等)。学生还可参与联合国实习、法院实训、企业调研等多维度实习项目,与中国商飞、上汽集团、华为、腾讯等头部企业开展联合培养。
(四)精细化培养机制,注重人才成长路径
知识产权专硕(035400)设有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两类培养路径,均实行学分制管理和双导师指导机制,课程设置遵循“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专业实践”四级体系,强调学术理论与社会实践的有机融合。毕业要求涵盖课程修读、实践报告、学位论文等多重考核形式,确保人才质量和应用能力。
(五)开放协同平台支撑,推动高质量发展
学院建有“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基地”“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究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培训(上海)基地”等多个省部级以上平台,并在科技部支持下设立“中欧创新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为学生提供科研实践与政策研究的广阔空间。未来,学院将继续瞄准全球科技治理格局重塑与创新范式转变,以制度创新与知识治理为核心,持续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知识产权学院建设。
综上,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以国家战略为导向、国际合作为桥梁、产教融合为路径,全面构建起集理论研究、实践训练与国际对话于一体的高质量知识产权专硕培养体系,致力于为全球知识产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官网:https://sicip.tongji.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