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信息
北京工业大学知识产权学科简介
时间:2025-07-03   浏览:

一、学校概况

北京工业大学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教、艺、交叉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北京市属重点大学。学校1981年成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学校通过国家“211工程”预审。2017年,学校正式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2022年顺利进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学校的学科实力雄厚,有1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进入前1‰。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日本工程院院士1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学校设有28个教学科研机构,博士后流动站19个。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众多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建校65年来,北京工业大学秉持“不息为体、日新为道”的校训精神,为国家培养了超过19万名优秀毕业生。(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3月31日)

二、知识产权学科发展情况

北京工业大学知识产权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于2024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立,2025年首次招生。作为国家批准建设的首批单位,本学科点的建设紧密围绕国家战略与首都功能定位,具有起点高、根基牢、发展快的显著特点。

学科建设依托北京工业大学与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共建的“北京知识产权学院”和“北京知识产权研究院”,以及国家科技创新高地战略研究中心、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等省部级智库平台,与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和北京市知识产权首善之区建设的战略需求同频共振。

本学科点整合了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等多学科的优质师资力量和教研资源。尤其注重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融入知识产权的教学与研究中,建有专门的“数据科学与虚拟仿真实验室”。旨在面向知识产权管理和运用,为解决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知识产权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和解决方案。

三、师资力量

北京工业大学知识产权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其中,专任教师26人,行业导师15人。专任教师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8人,多位教师获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工业大学优秀人才、青年百人和日新人才等称号。学科施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度,校内导师由理论功底扎实、科研经验丰富的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担任。校外导师来自知识产权实务机构,均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双导师制确保了学生在培养过程中既能得到严谨的学术训练,又能紧密接触行业前沿,将理论知识与实践需求有效对接。

近五年,本学位点专任教师承担国家级项目30余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在“三报一刊”发表理论文章5篇,具备扎实的科研基础和教学经验。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教研资源保障。

四、知识产权专硕特色和优势

打造多学科交叉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坚持校内外联动,整合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法律等多学科师资力量,形成了由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为资深专家,青年北京学者、长城学者、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为骨干,北京工业大学优秀人才、青年百人、日新人才为后备力量的高水平专任教师队伍。聘请新能源产业集团、中规(北京)认证有限公司、中关村壹号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北京知识产权运用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专家作为校外导师,并讲授实务类课程。

搭建高端智库与学术交流平台:坚持科研育人,依托教育部国家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战略研究中心、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北京市知识产权研究院等智库平台,以及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中国技术未来分析论坛、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未来产业专业委员会等学术交流平台,围绕“知识产权+X+大数据”特色方向,依托国家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以及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实施学生进项目、项目进团队、团队进基地平台的“三进”机制,以有组织科研推动科教融合育人。

建立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育人机制:坚持实践育人,与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天津市知识产权局、河北省知识产权局合作建立京津冀高校知识产权运用联盟;与瑞安市科技局合作建立技术转移工作站;与山东亿九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山东金乡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与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华佳律师事务所等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等,为北汽福田、同方威视等企业开展专利预警服务;为中关村、丰台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等提供专利导航和招商引资服务。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北京工业大学招生单位网址:https://yanzhao.bj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