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概况
江苏大学是2001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以及首批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高校、首批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全国来华留学质量认证高校、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学校办综合实力一直位居全国百强之列。早在1978年,学校就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学校办学水平高,拥有一批高水平学科,16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4个学科进入前1‰。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1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拥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4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设有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近年来,学校聚焦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国内外办学影响持续提升,国际权威世界大学排名位置稳步前移。
2020年5月,江苏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正式独立设置,成为江苏省第2家独立设置的知识产权学院。学院办学起点高,底蕴深厚。2008年江苏省知识产权局与江苏大学共建成立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是全国首个设在高校的专门从事知识产权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省级研究平台。知识产权学院以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为基础,秉承全国独树一帜的“知识产权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模式,统筹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新结构经济学知识产权研究院2个省级科研平台,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国家级专利导航工程支撑服务机构、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苏)基地、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家专利运营试点—汇智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5个国家级服务平台,面向江苏省及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开展理论创新、智库研究、特色人才培养、高水平社会服务以及高层次国际交流。
二、知识产权学科发展情况
学院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起步早、类型全、特色鲜明、社会认可度高。2003年开始在技术经济及管理招收知识产权硕士研究生,现已在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资源管理、法学等领域招收知识产权方向硕士生,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招收知识产权方向博士生。2015年起招收工科背景的知识产权管理辅修专业学生,打造“工科+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2020年,打造微课程体系,创“微专业”特色,招收“知识产权”和“新结构经济学”两个微专业本科生。2021年,获批“知识产权学”交叉学科博士点。2023年,开办知识产权本科专业。2024年获全国首批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硕士点。目前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层次齐全、学术性与专业型兼具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
三、师资力量
学院已形成一支包含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工学等多学科融合、专兼职配合、国内外联合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目前拥有专兼职教师100余人,专任教师20人,外籍专家20余人。专职人员中有全国知识产权专业学位教指委委员1人、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1人、江苏省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库专家2人、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才1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分析和预警专家库专家2人、全国专利信息实务人才6人、江苏省知识产权领军人才4人、江苏省知识产权骨干人才11人。组建了由上市公司高管和央企知识产权部门负责人、律所合伙人组成的校外实践导师团队,为学院开展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四、知识产权专硕特色和优势
学院注重理论前沿与应用实践双轮驱动,学术研究与政策设计同步并举,开辟了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利用、知识产权管理与运用等特色研究方向。学院致力于打造多维度专业实践平台,建成全链条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与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江苏省技术交易市场、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南山茶林研究所等12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合作搭建实践实习基地,运用学院TISC知识产权大数据实验室为学生教学科研提供海量数据资源和工具平台。
学院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知识产权发展模式,产是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创新;学是高素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支撑创新;研是高水平知识产权智库研究,服务创新;用是高效益知识产权运用,激励创新。学院通过这一模式实现创新的保护、支撑、服务及激励,并为创新体系的完善和效能提升不懈努力。
江苏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官网:https://zscq.ujs.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