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信息
河南大学知识产权学科简介
时间:2025-06-23   浏览:

一、学校概况

河南大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学科门类齐全、专业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河南大学拥有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农、教育、艺术、交叉等13个学科门类,设有40个学院(教研部)、2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82个本科专业进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学校拥有郑州龙子湖校区和开封明伦校区、金明校区,总占地面积5500余亩;有全日制在校生5万余人、教职工4800余人,教师队伍中包括院士、学部委员9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国家级领军人才45人,国家级青年人才39人。学校优势学科为生物学(双一流建设学科)、化学、地理学、教育学、汉语言文学、中国史等。河南大学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中原风格”的发展定位,建设研究型、综合性、国际化一流大学,努力实现在中原大地起高峰。

二、知识产权学科发展情况

河南大学早在本世纪初就开始招收知识产权法方向硕士研究生。2015年,成立河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会。2018年,与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共建知识产权学院,以学科交叉、国际视野为特色,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与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相交叉、专业理论与实务知识相结合、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相配合的复合培养模式。河南大学面向本科生开设知识产权创新实验班,进行“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培养;在法学硕士点自主设置“知识产权法”二级学科方向;在法律硕士(法学)设置“数字法治”特色方向;面向法律硕士(非法学)选拔理工、管理等背景学生开设“知识产权”特色方向;在图书情报硕士点设置“信息服务与知识管理”“科技查新与知识产权服务”等方向,实现学生的多元化发展。2024年,河南大学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知识产权专业学位授权点。

三、师资力量

   河南大学知识产权师资丰富、背景多元,依托“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科齐全优势,有机整合全校优质资源,建立了以知识产权学院专任教师为主,汇集校内各专业门类相关教学科研人员协同参与、学科交融、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师资梯队近40人。此外,学校还聘请Matthew Wilson、周林、陈锦川等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兼职教授,聘请省知识产权局、司法机关、知名律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单位专家担任职业导师或实践实训教学专家。

四、知识产权专硕的特色和优势

(一)人才培养

河南大学在培养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学校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与法律思维的培养,深化与知识产权局、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数据分析服务公司等单位的交流合作,与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与开封市检察院共建“知识产权保护创研中心”,与多个单位共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广泛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或技能培训。强化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参加知识产权学科竞赛,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奖励。

(二)科学研究

河南大学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专利服务、数字法治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学校实施新兴和交叉学科起航计划,开展协同创新研究,依托河南省知识产权研究院、河南省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河南大学数字法治实验室,将知识产权与法学、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学科深度融合,围绕数字时代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凝聚研究特色。推进中俄知识产权比较研究,通过学术会议、课题联合攻关等形式,与俄罗斯知识产权学者持续开展科研合作。河南大学入选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拥有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等平台,在全省居于领先地位。

(三)社会服务

河南大学将双一流建设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与河南省知识产权局等实务部门密切合作,建设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面向社会主体提供知识产权全链条管理、国际技术转移转化、知识产权投资等专业化服务。学校拥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需求巨大,在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领域经验丰富、成果突出,为人才培养搭建了坚实平台。依托省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学校积极组织师生开展知识产权宣传与培训工作,年均培训600余人次。此外,学校还联合编制了《数据资产评估 数据安全合规审查实施指南》等规范性文件,积极参与《河南省专利促进条例》《河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等立法调研、论证等工作。

河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官网:https://fxy.he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