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专业概况
2007年,重庆理工大学在我国西南地区率先设立知识产权学院(重庆知识产权学院),目前也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知识产权学院。201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依托学院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培训(重庆)基地。2011年8月,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目录外独立设置知识产权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招收知识产权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2011年11月,“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学科方向”获批重庆市工商管理重点学科(方向)。2012年12月,重庆市教委批准设立重庆市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重庆理工大学法学(知识产权)教育实践基地。2014年,参加学校“工商管理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该特色学科专业群获重庆市教委项目支持。2021年,知识产权交叉学科入选重庆市“十四五”重点学科。2024年经教育部批准获得知识产权专业硕士授权点并,2025年面向全国招生。
二、招生学位类别
重庆知识产权学院目前在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管理两个学士学位授权点招收研究生。
(一)知识产权(代码:035400)
知识产权硕士专业学位(英文译为“Maste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英文缩写为MIP)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通科技、精法律、懂经济、善管理的高层次、复合性、应用型知识产权专门人才,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更有力人才保障、更好地满足科技与经济发展对知识产权人才需求而设立的专业学位类别。本学位点主要设置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管理、国防知识产权三个研究方向。
(二)知识产权管理(代码:1202Z1)
知识产权管理是依托工商管理学设置的二级学科,是为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知识产权管理人才而设立的专业学位类别。本学位点聚焦知识产权全链条管理,推动“法管融合”,致力于培养掌握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及商业化能力的专业化管理人才,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提供坚实支撑。本学位点主要设置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知识产权政策与法律三个研究方向。
三、培养特色
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形成了“理工为基,法管融合”的人才培养特色。学院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畅通学生就业渠道。2012年以来,累计毕业知识产权管理研究生100余人,就业率高达100%。据麦克斯公司调查显示,我院研究生就业质量整体较好,就业对口率84.45%,五年后月薪超过14000元。53%的毕业生进入重庆长安、珠海格力、塞力斯、江苏鱼跃、广州酷狗等企业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20%的毕业生在北京集佳、广州三环等机构从事知识产权服务工作;7%的毕业生在国家税务局、人社局等政府部门工作;其余毕业生主要在律所或者企业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多名同学进入同济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攻读博士学位。
四、导师团队与科研平台
重庆知识产权学院共有硕士生导师27人,其中教授(研究员)9人、副教授7人。另聘有来自政府、知名企业知识产权实务界校外合作导师6人,兼职教授、专家30余人。导师团队拥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1人,全国“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才培养人选1人,第二批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1人,国家知识产权局全国专利信息实务人才2人,巴渝学者1人,重庆英才1人。同时,学院一直致力于吸纳国内外知名学者和实务专家担任兼职教授,聘任了来自腾讯公司、海尔集团、三一重工等知名企业实务界的客座教授、兼职教授40余人。
重庆知识产权学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平台,设有国家知识产权培训(重庆)基地、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研究中心、重庆市新型重点智库——“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研究院、中国作家文学艺术作品版权保护研究基地、西南兵工国防知识产权专委会、重庆市外贸企业知识产权联盟秘书处、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研究基地、重庆市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研究中心、西部陆海新通道知识产权联盟。
五、科研成果与社会服务
近五年(2020-2024),学院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军委项目1项,教育部、司法部等省部级项目50余项,厅局级项目30余项,到账科研总经费78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05篇,其中SCI&SSCI论文32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5部,获得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
近年来,我校知识产权专业积极服务社会发展,参与知识产权实践,服务地方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助力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参与《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修订工作,建议稿得到立法机关采纳。接受国家知识产权局、重庆市知识产权局,以及江北区等 10余个区县委托,参与制定《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地方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与巴南区检察院、重庆国际生物城共建“知识产权检察保护工作站”。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官网:https://ipschool.cqut.edu.cn/.